师资团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师资团队
分享至手机

培养职业技能学习方法,营造信息产业职业氛围

日期:2016-05-08  浏览量:19369  作者:    来源:未知  审核人:     

培养职业技能学习方法,营造信息产业职业氛围

——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培养模式



1999年,十八名博士怀着教育兴国的理想,倾尽自己七年多企业经营的数千万资产,全身心地投入到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这一西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创办中。八年来博士们用心办学,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充实的企业经历,从理念认识到教育实践——总结成绩与问题——形成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民办高等职业创新报告与实践,已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办学思想和定位,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绩。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首先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借鉴国有高校严谨治学理念,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即学生一生受用的职业技能学习能力的启迪和交叉技能知识结构的培养。多年来学院坚持创建优良学风教风,严肃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启动各项教学改革,重视具有技术科研引领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校系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研”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还必须遵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律,既要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又要具备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更要符合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近年来,学院及时调整办学定位,在全国范围、尤其是针对西部人才的需求,把培养信息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办学方向。持续加大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强化校内职业技能实训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课程体系逐步改革完善实验实训体系等,初步形成“产”与“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职业、工作任务、基础知识体系与动手技能相结合,将技能训练与启发学习职业技能方法和更新技能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具备产业研发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与具备技术科研实力的博士核心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自身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途径,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要求的“培养职业技能学习能力”与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营造信息产业职业氛围”相结合的办学新模式。我们一直认为,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并得到公认。民学发展不足20年,我院的办学历史也较短,特色项目还未真正形成,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也仅在探索和深入阶段。为了更好地阐明创新项目,分述如下:

一 产、学互融——在浓郁仿真的产业氛围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习能力与方法

1.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的依据

根据人才市场趋势调研,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和优势,及时调整与确定专业方向,我们把人才培养瞄准在it人才市场需求上,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模式,突出培养特色。

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 信息产业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电子技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也越发不可阻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 6 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 100 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未来20年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西部地区缺口4000余万,市场现有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仅有300余万;未来20年全国信息类高等职业人才缺口约一亿六千万,市场现有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4800万左右,供需矛盾突出。在网络技术人员的供求之间形成巨大的缺口。

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然而目前全国企业上网总数不足全部企业的5%,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需求将每年递增100万人;全国政府网站待建设的需求将不少于15万个,未来从业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国内网络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人才严重短缺;65%中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供需之间出现惊人缺口。有关专家预计,每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达20万左右;未来三五年,动漫产业需要大批量专业人才,如果按人均产能与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从业人员对比计算,中国的动漫人才3年内最起码要达到15万人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而我国目前所有院校每年的动漫专业毕业生只有不到5000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急需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人才更加严重短缺。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但是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改变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只注重理论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和优势,我们进一步确定了面向it产业,培养信息类应用型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作为我院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目前学院分四个系,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商务系、信息管理系等。先后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软件技术、财务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图形图象制作、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十二个计算机类专业,并将工商企业管理等五个商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除加大办公自动化课程外,增加网页制作、数据库、电脑组装与维护、组网等计算机类课程。四个系十四个专业全部突出信息专业教学,并加大实验实训设施条件投入,强化动手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已形成纯信息类专业的it职业学院。

2.构建校内实训实验条件,营造it职业氛围

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在新校区先后新建和更新了实验实训中心,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实训生产线、电子元器件及表面贴装焊接实习实训生产线、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实训室、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实训室、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动态网页设计制作实训室、软件技术实训室、plc自动化控制编程实验室、组网工程实训室、网站开发与建设实训室、平面设计制作实训室、动漫制作实训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实训室、自动化办公软件实训室、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实训室、图形图像设计实训室、商务管理实训室、家用电器电路故障检测与维修实验室、自动化编程、程序控制应用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组网工程实训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财会实训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漫画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34个。太平校区设置有公司营运模式财务运营部(成本核算公司)、经济法庭、两课实训室、动漫影视制作事业部素描色彩室、影视摄制中心校园电视台、网络构建公司、电子商务运营公司、贸易事业部(汽车、报关厅)等17个公司环境的实训室。二个校区共计51个独立实验实训室、配备有计算机与各种实验仪器设备6678台套。

实验实训中心按教学模块分别成立实验部、实训部(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各相关专业充分利用这些实训教学资源,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学院拥有计算机3192台,其中最新迅驰处理器笔记本电脑800台使实训课程扩展到大部分教室,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实训、商务管理实训、家用电器电路故障检测与维修实训、自动化办公软件实训等385项实训,充分满足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求,营造了较好的it职业氛围。

学院在建设实验实训室选购仪器设备时,既强调设备的先进性,又注重实用性。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学院几年来多次更新换代,目前计算机均为独立硬盘,奔4以上处理器,50%的显示器已更新为液晶,所有笔记本和20%的台式电脑均为最新迅驰处理器。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主要设备采用先进的神州数码技术。2006年更新和新购置的30余个实验室中的设施设备均为最新技术配备,购置的全新电脑组装全自动生产线和包括波峰焊机和回流焊机等大型最新设备的电子产品生产自动流水线,对校内仿真it产业职业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围绕it产业氛围建设的校内实验实训集群,是毕业生掌握职业技能的根本条件,也形成了我院校内it产业氛围的硬件设施。

3.强化管理、完善措施,确保信息产业职业技能实训质量

(1) 落实产业实训措施

为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以营造it职业氛围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校内实训实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校外社会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院设有“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考点” 、“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技能鉴定考点”、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等;中高级鉴定的工种有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广告设计师、营销师、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3d动画设计师、网络助理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无线网络工程师等十余项。另外,学院还建立了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统一的严格实施办法和技能考核鉴定题库。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各专业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院有各类教室230个,座位数10250个,包括配备全员笔记本电脑的无线局域网在内的多媒体教室等90余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教室座位47个。这些实验实训室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了学院高职专业的主要实验实训的需要。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有电路分析基础、可编程控制技术、计算机语言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等14个实验实训室,能完成信息类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教学。

学院按照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环境与氛围构建实验实训室,营造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教学环境。全院已招生的14个专业均有仿真职业环境,基本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在校内实验实训室体验到本专业职业氛围。同时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网站网页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采用先进的教学实训软件,也能够模拟现实交易环节,动态网页制作、多媒体创作等。目前全院有课程网站、处室网站、社团网站等100余个,二个校区所有网络组建和软件开发及教学、学生、后勤管理,招生就业等无纸化办公系统,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硬件、软件动手职业技能强的毕业生,很多经过校内锻炼的毕业生已在著名大型网络公司任高级职位。学院本身的建设、教学、管理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训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实验实训教学规范有序的运行,学院建立了实训实验管理体制。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务处实训科负责全院实训实验的建设与管理、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实验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为了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与管理规范》、《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实验管理规定》、《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实验守则》等规章制度,对实验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日常管理与检查,指导教师与实训实验管理人员职责,实习、实训、实验指导书,以及成绩的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各实训实验室在实验实训中心统一调度下,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保证了实验实训管理严格规范,运行顺畅。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学院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建成了一支专职实训实验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分批安排青年指导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科研活动、到企事业单位锻炼等方式,提高了实训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新进的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学院明确要求他们先进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除此之外,重点聘请校外企业和社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实训课指导教师,优化了实训实验课指导教师的结构。所有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学生职业技能的实际水平较高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际水平较高,在教学质量测评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训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独立设置的试验课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查,基础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试验采取单人单套、模块化试验教学、自主设计试验等措施,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播放英语影像作品,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明显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实践教学占到整个教学环节的40%以上。

学院建立了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统一的严格实施办法。通过学院的资格认证体系,95%以上的同学掌握了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职业化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行上机考试,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与认证考试,使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2000年学院制定了《关于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实践活动促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全院学生的实践活动,制定和完善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投入,设立了高额的学生实践助学金,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专项资金,构建起大学生实践平台,还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和氛围,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软件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电脑艺术设计等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近三年有400余人获得校级科技竞赛奖励。有几十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三等奖和省一等奖。2005届、2006届学院统招生参加了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及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达到83.2%。

我院坚持“注重营建it职业氛围,强化训练学生技能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类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职业技能为目标,努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的氛围。

4.校企合作搭建提高职业能力的平台

为了多方位给学生搭建提高职业能力的平台,学院在注重校内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成了一批与专业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信息产业大型企业神州数码等生产、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建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达52个,为我院开展产学研有机结合办学和对学生进行职业化专业技能训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学院自有企业陕西博龙实业公司、中外合资西安博天机电公司等6家企业也直接为学生的实训服务。其中由我院十八博士中两名博士负责的深圳市威晟实业有限公司、香港俊伟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业务,年出口额2500—3000万美元,主要市场面向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新西兰等国,主要客户有wal-mart,target, big lots, bb&b, rite aid, publix, garden ridge等(这些美国商店都超过1000家店,其中还有5000家商店的)。另外以教师为主体、部分学生参与的科研和研发课题达14项,课题合同金额224万元,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学习能力训练,也为合作企业带来累计达5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

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覆盖14个专业。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相互补充,在实训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了三种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一是对新生组织他们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简要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岗位技能要求等,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二是在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校内实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阶段性顶岗实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三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前的综合实训实习。实习实训计划有专业教研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员工标准进行管理,实习后合格的部分学生直接签署了就业协议。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化职业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感受到实践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搭建起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桥梁。

学院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专业教师中的重要作用。如管理类专业每年新引进的教师到陕西博龙实业公司等进行二个月的挂职训练。经过挂职训练基本掌握了公司的结构、运作程序、管理制度等,收集相关案例,写出书面调研报告,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校企合作,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学院在联系校外实训基地时,注重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尽量选择能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不仅通过实训实习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同时还为学生直接就业创造条件。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既给学生提供了“真刀真枪”的实训条件,又直接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我院职业教育要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将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培养集专业、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企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研、学结合——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引领学生掌握技能思维模式、提高技能学习能力

1.努力探索和践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在长期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岗位需求的工作任务知识结构体系,技能创新的思维模式。

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状况和高等职业特点,我们努力探索岗位需求基础知识体系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岗位需求基础知识与工作任务知识体系结构相结合;启迪学生技术创新思维训练与强调技能学习方法建立相结合;学会技能学习与职业技能应用相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层次教学和多维发展教学相结合教学新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兴趣,博士群体努力实施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技能研究、勤于动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技能信息的能力、获取新技能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运用启发、讨论、探究、实验、实训、实习、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教学的基本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求异、求新、求优的职业技能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运用和掌握技能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了解课程背景、训练技术创新思维与实际职业技能动手能力相结合。

我们强化对岗位需求交叉知识和最新的工作任务知识体系的培养,强调必须让学生在大学里掌握一生受用的去竞争去思考去解决技能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能力。教育和企业培养人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只着眼于近期市场行情,而是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只注重理论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工作任务知识体系学习、系统地职业技能思维基础的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的训练、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严重削弱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并努力去实现的目标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技能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引导掌握技能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主动构建信息类岗位需求的工作任务知识体系;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职业技能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专业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技能与技术创新能力。在教学与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能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我院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注重全面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性职业技能竞争能力锻炼,并要求我院所有教师认真落实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和完整的大学生活中去,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将来有可能就业行业中的技术、岗位需求、工作任务体系、管理、营销等,开始拟定并论证自己所学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在第二学年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专家讲座、行业分析等,在博士的指导下初步完成毕业设计,开始探索设计所从事行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工作任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不足,大胆提出自己改进建议;第三学年要求学生结合课程、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在博士指导下,论证设计所从事就业行业中的技术、岗位需求、工作任务体系、技术能力、管理、营销等方面不足,开始向所从事行业的大型公司推荐自己的设计和在本行业中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独特的见解,使自己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本行业相对出色的人才。  

2.营造具有高素质技术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引领学生技能学习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针对民办大学的生源状况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以18博士的“双师”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雄厚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33人,“双师”教师79人。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职业能力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博士们广泛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技能和技术科研活动、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博士们活跃的技术思想、技术创新的思维方式、渊博的技能知识结构和坚实的专业知识,给学校的专业建设、技能研究、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快了学院的前进步伐,使得学院在短短8年里,实现了有效的发展。依托学院博士为支柱,发展集团公司,投资信息产业,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院长胡列博士强调:“技术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引领是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建立的保障。”“在民办大学好的教师,不仅只是职称、学位的高低,也不仅是课堂教学组织经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全力以赴的备课,全力以赴按照岗位需求工作任务知识体系增加同学们最新的技能知识,全力以赴地探索、启迪同学们的技能学习方法,全力以赴的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同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适应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学院几年来共投入数千万元,建成了具有一定技能功能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科方面的教学实验室系列群,建立起在同类民办院校当中相对领先的系列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创新的技能态度,职业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技能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试验、实训、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老师和试验实习指导人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技能创新思维模式去学习和掌握实际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及更新方法,形成在专业技能学习上的技能学习能力。

我们在办学的同时,鼓励年青教师进实验室,并组织教师对一些实验实训装置进行二次开发;注重发挥博士们都有从事实际科研的经历与科研能力的优势,强调并重视开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创造在校内开展科研工作条件,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办学之路,为我国民办高校开展自然科学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尽可能让高年级学生在博士们带领下,去接触科研实际,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技能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几年来坚持开展自然科学研究,获得各种科研基金资助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7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的有8篇,著作7种。与企业签定技术研发项目14项,合同额224万,为企业创造产值超过5000万元。

3.强化教学建设与改革

为培养学生完整的岗位需求基础知识和技能创新的思维模式,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施措施。在教改中遵循以下目标与原则:(1)满足it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我院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谋生的必需;2)满足合格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属性——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结构;(3)满足合格的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属性——尽可能在技能思维方法及终身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下较坚实的基础。教学改革以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实训项目开发、课程建设为重点。目前我们已开发有46门校级优秀课程和网站,电子教案与课件百余件。

网络技术专业被列为学院品牌建设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等二个专业被列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注重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最新技能交叉新知识的传授。目前已拥有学籍、成绩、档案、试题、办公、管理、教学、课件、多媒体等功能完备、教学齐全的先进化信息化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环境。入网微机2800余台,全面实现“无纸化”高效办公网络和多媒体系统教学。实现教学场所与各级教学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及教学场所之间的网络对接,为网络教学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通过网络中心网络教学专用服务器向全校师生提供网络课程及教学素材库等教学服务;开发有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的教学管理运行平台,形成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组织指挥和质量监控体系。三、产、学、研互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1.狠抓学风建设

我们在办学中实践和探索中的核心,就是严格的管理和最佳服务的辩证统一。严格的管理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真正的服务。在狠抓教学质量和专职师资队伍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类各级自律组织和自律委员会,倡导学生干部带头自律、学生自觉自律,启发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主和主动地职业技能学习,创立新时期大学生自觉自律、自我管理的新模式,形成优良学风。

在办学的实践与积累中,我们认识到,民办大学不能沿用国有院校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胡列院长强调:“活跃的思维、辩证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完整大学生活中的职业、技能信息的交流、宽松的职业、技能学习氛围和思维的氛围等,与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校风、严肃的学风并不是矛盾的,关键是引导学什么最有价值。在职业技能学习氛围、职业技能思想氛围、职业技能思维模式氛围、大学批判精神、职业技能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应该全面宽松。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教风更是如此,好的教师能带给同学们最新拓展的职业技能知识,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职业技能学习、自主学习职业技能,能引导学生感受完整的大学生活,变成自主学习职业技能。”

对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实施严格管理,让他们认识到未来社会就业的残酷性,必须使他们形成刻苦学习职业技能的习惯;对于技能学习方法不足的同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结合课程启迪总结职业技能学习方法,拓展职业技能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有步骤地引导同学形成职业技能的辨证的思维,职业技能学习方法、创造的素质,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实践验证,这些措施完全能使同学们实现真正的扬长避短,大幅度提高竞争的能力,找到适应社会的自身发展的最佳捷径。

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校纪校规,加强纪律教育和习惯教育,狠抓日常行为的管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严肃考风考纪,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

学院高度重视环境育人作用,设置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院精神,编纂校史;开展自律系列教育活动,教授、博士系列讲座,组织学习交流会,举办各类学习竞赛和科技艺术作品展等,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院大力开展校园技能展示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网页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艺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商务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成绩突出,成立了软件协会、数字高新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交响乐团等13个学生社团。涌现出了2002届计算机专业学生葛俊269网站技术总监等一大批优秀个人,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三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在全省跆拳道比赛中,连续三年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学院开放各类试验室,资助学生开展创新项目设计,许多学生参与学院大型网站建设,到校外开展科技实践服务,提高自己技能和实践能力。科技实践活动不仅结合学院信息类的特点突出科技性,同时强调人文渗透。已有朱位秋院士等近20余位科学家、学者来校讲学。

2.试行学生自律管理新模式,为学生提供完整大学生活

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的生源现状,博士群体努力实施严格管理与最佳服务相结合;严肃学风与主动学习相结合;严肃纪律与生动活泼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与正确引导相结合;摆脱负面心理与加强辩证思维引导相结合;顽强意志品质与良好的职业合作精神相结合新型民办大学管理模式。

通过完整大学生活、各类高水平、各类科技讲座与参观、创新设计、科研小组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职业技能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岗位需求交叉的知识结构体系。找到了适合民办大学学生自身发展的新捷径。

完整大学生活不仅锻炼了合作精神,更锻炼了他们的职业技能思维等全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辩证客观、独立分析的职业能力、组织能力,辩证客观的思维,技能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学生勤奋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教育、it职业氛围等潜移默化的培养深沉不燥的心态,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培养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班级的荣誉感体现一种合作的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科研小组、职业技能创新设计小组、勤奋学习等设计自己人生,这都是在我们学校通过完整的大学生活培养取得的成效。

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缺乏职业自信和自律,博士们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在激励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在评价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要辅之于这个年龄段同学的正常的社团、文化、文体活动,娱乐于教,潜移默化的去培养他们人生当中最值得回忆的、最值得留恋的大学生活。学院的跆拳道、武术等各类健身比赛,有目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健康的身心。将创新的技能学习方法、职业能力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习惯融入到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中。

3.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控制备课、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课堂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印发教学通报144期,鼓励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广泛应用和制作,并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指标。在教学组织和活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措施,把教书育人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严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依据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需求趋势、工作任务知识体系和科技发展趋势来设置专业,确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群体对学生进行成才职业生涯设计,强化预见性、前瞻性的研究,使我院毕业生能顺应发展,具备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建立了质量标准,构建起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和实行教学督导制——镜鉴得失、沟通上下。

包括:对教学状况进行检查督促;沟通教学信息;为教学管理提供咨询参谋;为教学状况的考核提供参考。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体系完整、功能齐全。

1.教学规范子系统——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实践教学工作规范、课程教学计划规范、电子教案基本要求、命题规范等;

2.监控运行子系统——教学检查、学生评教、课程评估、听课制度、教学工作量分析评价、教学考核、毕业设计指导与检查、教学督导等;

3.组织保障子系统——教学领导系统、教学职能系统、监督指导系统等;

4.信息反馈子系统——教学例会、师生座谈会、教学与督导简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

5.成果应用子系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考核、评价、决策、奖惩等。

教学质量监控成效比较显著,也稳定了教学秩序,涌现出了一批教学骨干、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数学建模连续取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毕业设计环节的全程监控,促进教师悉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技能知识进行设计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普遍增强,办学以来的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规范,计算机类30%以上有软件等设计作品。

几年来,学院及时调整了办学定位,把市场急缺的信息产业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办学方向;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校内技能实验实训室集群;校企合作成效明显,结合国家相关技能认证认真改革实训体系;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学习能力的启迪和职业岗位知识结构的培养;强调具体技能训练与启发职业技能学习方法和培养自我更新职业技能的能力相结合;将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具备研发实力的博士核心相结合;坚持创建优良学风和教风,严肃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启动了各项教学改革。


总之,学院在信息产业方向的专业定位、大投入的实验实训职业氛围条件、科研实力强的博士核心专职师资队伍、技能实训的精品课程建设、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逐步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途径,基本形成了“营造信息产业职业氛围” 与“培养职业技能的学习能力”相结合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



  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